一家企業,從19.5億元起步,歷經20年艱辛探索,發展壯大成240億元的國有投資控股型企業,見證并開辟這一道路的企業家怎么看?有何感想?如何評價?8月上旬,我們采訪了湘投控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鄧軍民。
“湘投控股集團自成立之初,就是一個投資平臺,也是一個融資平臺,擔負著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這一神圣歷史使命。說白了,我們就是把錢集中起來,以市場行為,服務于我省經濟發展的大局。”鄧軍民董事長開宗明義,直入主題,分三個層面談了他對湘投的認識和感想。
20年艱辛,成果輝煌
20年來,我們是在省政府的正確指導下成長起來的,省政府給予了湘投控股集團很多支持,從資金、政策等各個方面為湘投的發展科學引導,保駕護航。
湘投控股為我省交通、能源等基礎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在14個市州投資了大量水電、火電、鐵路、機場,包括黃花機場、石長鐵路、益陽火電等。湘投控股很好地發揮了一個國有投資控股集團的職能,為地方發展作貢獻,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
至今,湘投控股集團已發展成總資產達240億元,凈資產近120億元的大型國有投資控股公司。近年來,湘投積極推動我省新型工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投資30億元建設鈦材料這一戰略性新興材料產業,并獲得重大技術突破,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的高度贊賞,說我們一個企業用自己的錢干了國家要干的大事。我們與華菱、漣鋼等用鈦鋼聯合模式開發的重寬大盤鈦帶卷,打破了美國和日本的技術封鎖,對于促進我省的新興工業發展,加快創新型湖南建設發揮了一定作用。除此之外,我們投入的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都是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新型產業,對加快我省經濟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起了較大作用。
我們從2001年起涉足風險投資,推動了湖南許多高新企業的發展。比如三一重工、博云新材等。我們支持中南大學黃伯云院士開發的碳/碳復合技術,形成產業化,推向了市場。我們投資農業,比如唐人神。我們推動了很多企業的上市和發展,對地方產業發展起到一個孵化、撬動作用。
湘投控股集團通過20年的發展,從過去基本上純政府性質的事業單位轉變成現在完全市場化的一個大型國有控股投資集團。這樣一個轉變,它既是一種經營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觀念和理念的轉變。過去是計劃經濟下的投資道路,通過企業改制和深化市場化改革,探索了一條“用市場的手,做政府交付的事或政府需要做的事”的新的投資發展模式。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作為國有企業的領導人,首先應該清楚自身的責任和定位。這個責任和定位,就是要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意圖。這種發展意圖,作為國有企業的一把手,不能領會的話,從講大局、講政治的層面來說,就是不稱職。只有深刻領會省委、省政府戰略的意圖,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責任。第二,要有能力去實現戰略意圖。國有企業領導者要想方設法提升和完善這種能力去實現目標。第三,國有企業跟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有很大的不一樣,比如體制、機制上的不同,所以我們面臨的困惑和壓力也很大。要突破,就要找到創新體制、機制的方式。否則,不能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就實現不了這一戰略意圖。
國有企業領導人最重要的是如何約束好自己,管我們的條例規定很多,怎么把握好自己,做起來難度很大。這難度不僅僅來自于決策過程中要面對種種復雜的環境和經濟形勢,而且有各方面的壓力和制約。國有企業領導人必須把事情做好,資產就在你手里,如何實現保值、增值,這是最大的目標。我們面臨的考核,如業績的考核,如果不能完成,就會影響到員工的切身利益,這些都是很大的壓力。所以,國有企業領導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20年過去了,我們形成了這么好的一些資產,那接下來該怎么辦呢?我們提出要“再造湘投”,按照總資產240億元如何再造湘投呢?如果從簡單的數據概念來說,資產要過500億元,凈資產要過200億元。再造湘投,真正的內涵不僅僅是數據指標,更要使它的質提升,包括管理體制和技術創新,包括管理模式的創新,包括企業文化創新,也包括它如何真正地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市場競爭,找到自己可持續的健康穩定的發展道路。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前段時間,我們發動全體員工思考湘投怎么發展,并將大家的建言獻策匯編成冊,書名叫《我們在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湘投控股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如何總結過去成功發展的經驗,思考如何把握今后發展的機遇,如何解決集團公司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來使資產增值更快更大的問題,使我們更有能力服務湖南的“四化兩型”建設。
買得進來,賣得出去
這就是投資公司的特色。投資公司的定位就是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相結合,是貨幣變成資產然后再轉成貨幣,是一種增值轉化。
湘投控股的增值在哪呢?就在轉換過程中實現增值。有人說得很形象,說湘投控股的能力就是敢買、敢賣,就是買得進來、賣得出去,就是買得起、賣得掉。
什么叫賣得掉?如果說這個企業不好就賣不掉。買和賣的過程是一個轉換,在轉換中增值。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買賣,把它轉換上市也是一種賣。我們很多項目在做資產經營,就是資本經營的一個手段和過程。比如說過去建設益陽電廠,我們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立起來的。湖南電力緊張,不建這樣一個電廠,湖南電力供應就提不上來。我們把這個電廠建立起來,一期二期加起來總共花了差不多80億元。當我們建立起來以后,在2008年的時候又抓住機遇把它賣了,在我們手上建立起來又把它賣出去,就完成了一個這樣的轉換過程。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過程實現最大的增值,再交給能發揮最大效益的經營者。交給國電,他們在這方面比我們的資源更強、更專業,在他們手上可能發揮得更好。
我們有很多資產,投資以后推向資本市場,當上市以后再轉換出來,包括我們過去收購金果,收購金果以后,又跟湖南發展投資公司重組,這也是一種轉換。對我們來說,我們的資產通過不斷的運動以后,在運動過程中實現它的保值增值。建立起來賣掉,投資收回,我們又去建其他的,這也是一個在轉換中孵化企業,在孵化中培育新的產業的過程。同時又能把資金騰出來去投資新的產業。
從經濟價值來說,我們要通過資產經營完成資本的增值。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在我們手上的企業,嚴格來說,都是我們資本運作的一個過程,但是我們要有這個能力去經營好這個企業。
湘投控股集團能夠做更大的事情,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發展產業的一個平臺。過去我們是這樣做,現在也是這樣做,未來我們還要這樣做。我堅信,湘投控股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此,我們充滿信心!